桐乡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沿着运河看桐乡丨从群众最期盼的关键小事 [复制链接]

1#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m-mip.39.net/nk/mip_5972056.html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晟/文王艺/视频通讯员李蔚吴佳丽

一座城市生活品质的打造,决定着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更是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桐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期盼的关键小事入手,全方位提升城乡品质能级。作为桐乡市的主城区,梧桐街道围绕打造“城市经济样板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现代治理先行区、宜居宜业首善区”的目标,于宏观处构思,在细微处着眼,精雕细琢高品质生活,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让市民在高质量发展中感受暖暖的民生“温度”、收获满满的幸福“质感”。

全科社工——

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

“我想来办个老年优待证,需要哪些材料啊?”看到有居民走进来,桐乡市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的工作人员杨佳慧立刻起身迎接,耐心细致地向老人讲解了办理所需的材料和流程。

走进杨家门社区,一进门就是整洁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原木色和绿色的搭配营造出轻松温馨的氛围。和之前社区服务大厅不同,这里只有两位工作人员,但却丝毫不影响社区居民咨询办理各种业务。

“从年开始,我们社区正式启动了一窗式全科服务,社区工作者从‘专岗专能’转变为‘全科全能’。”杨家门社区副书记沈婷婷介绍,相比之前设在二楼的服务大厅,“实行‘全科社工’后,真正实现了进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也避免了居民办业务‘跑空趟’的现象。”

沈婷婷介绍说,按照规定,只要有居民上门,“全科社工”知情的要当场告知,能办的要就地解决,需要代办的要清楚告知、收齐材料,如果事项不属于社区受理范围,则需明确告知居民去哪里办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和*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上级的各项*策、居民的大小事务,都汇聚在这里。“一窗式全科服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能、规范服务标准,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最多跑一次”的红利的同时,也将社区工作人员在传统的前台窗口服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人力沉淀到网格中去,面对面服务居民、处理问题,第一时间为居民答疑解惑、提供服务。据介绍,目前梧桐街道的18个社区,“全岗通”覆盖率已达到%。

近年来,梧桐街道以品牌项目赋能社区治理,持续打造“楼道美、邻里睦、小区安、社区和”的幸福家园。除了提供“全岗通办”优服务,还通过紧抓“美丽有约”省级实验区项目,以公约“软法”提升居民自我管理服务的热情和能力;以场景性治理模式创新打造“睦邻家”社区服务品牌,建设公共邻里空间81个,实现小区事务“民事、民议、民决”。

工业社区——

与企业时时有联系、事事有人管

说到社区,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问你:什么是工业社区?估计不少人都会有点困惑。在桐乡,就有设立在工业园区的“工业社区”,将社区管理理念根植于园区,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

成先生是桐乡市梧桐凤栖工业园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年夏天,企业里两名工人因为生活琐事闹了矛盾,公司进行了调解,但效果不佳,让成先生很头疼。

在一次走访企业过程中,凤栖工业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很快派了几名社区工作人员来到陈先生的企业,分别找当事人耐心地劝解,有效地化解了矛盾。这让成先生很欣喜,“有了工业社区,相当于我们企业有了‘老娘舅’。每当我们遇到不了解的*策,遇到自己难处理的环节,只要和社区一联系,他们能帮我们解决的会很快办好,不在社区处理范围的也会和负责地帮我们和主管部门沟通协调。”

凤栖工业园位于梧桐街道东北角,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0余家,职工余人,流动人口占85%以上。凤栖工业社区书记寿蔚旻介绍,设立实体化的社区,能使园区管理者更零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难题,也能让企业感觉更接地气、更有归属感。

事实上,在桐乡,工业社区既是园区管家,也是企业“保姆”,不仅串起了助企惠企*策的“千根线”,还“管起了”员工生活的“大事小情”,让工业社区成为温馨家园。

年夏季,桐乡集中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接种点队伍很长,排队要很久。企业员工三三两两去接种,也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困扰。为此社区包租了大巴车,累计集中接送疫苗接种员工余人、涉及企业22家,并和方舱点沟通,为园区员工开通了绿色通道,大大节省了等候时间。

此外,凤栖工业社区还联合社保、银行、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定期开展企业走访服务,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每周两新服务共同体集中答疑破难机制协调解决。提供创业孵化、金融对接、矛盾调解等服务,化解企业反映的各类“疑难杂症”,成功解决了个别企业员工劳资纠纷、企业消防设施规划、生产原料供应等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

*建引领——

让一颗水果致富一方百姓

你听说过槜李吗?槜字音同“最”,它果形硕大,皮色殷红,拿一根吸管插入皮里,吸着吃,可以吸到只剩一张皮包裹着一个核。早在春秋时期,便是吴国的贡品,每枚槜李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西施留下的印记。

每年五六月,沿着薛槜公路进入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两边都是成片成片的槜李树,树上紫色的果子压弯了枝丫。说来也怪,只有桃园村种出来的槜李,味道才特别好。独特的口感、深远的历史文化,小小的槜李每年都吸引了不少食客争先品尝,槜李也逐渐成为了桃园村的重要支柱产业。

虽然“名冠诸李”,但槜李却是种品性傲娇的水果,常常是花开万朵而难坐几果,故产量稀少。因此桃园村虽然有着多年的槜李栽培历史,但因为种种原因,到本世纪初全村的栽种面积已不足20亩。

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凌峰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槜李,各级*府部门通过向农户赠送苗木等方式,鼓励发展槜李产业。桃园村作为槜李的原产地更是从无公害、生态建设上下工夫,重新成片规划发展种植,并在年成立了槜李专业合作社,邀请省、市专家讲课,带领指导果农科学种李。

目前,桃园村已经形成*建引领下的“一网三带”槜李产业发展模式,即在全村构建一张村*总支牵头的“产业组织网”,实现合作社支部带路、*员骨干带头、多方组织带动的发展模式,促进槜李产业高质量发展。槜李种植面积从年的2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多亩、种植户由原先的10余户发展到目前的余户,年全村槜李实现销售额多万元,村民户均收入达到4.5万元,实现了一颗槜李致富一方百姓。

种植规模扩大了,产量也增加了,但槜李保鲜期短、运输难,如何继续保障果农的经济效益,成为了村两委班子新的考验。“现在个头较小或品相一般的槜李,由我们合作社进行收购,统一加工成槜李啤酒、冰激凌等延伸产品,避免了浪费,同时亩均提升产值近块。”凌峰说道。

如今,村里槜李堂、槜李园等地,已经成为周边不少游客乡村游的目的地。此外,随着多届槜李文化节的举办,通过成立槜李研究所,开展槜李品鉴评比活动等举措,桃园村槜李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有了大幅提升,并有效带动了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一条贯穿千亩槜李园的空中景观栈道,也在不久前落成,更为紧密地连接起桃园村“农业+文旅+产业”的多元化融合发展格局。

数读桐乡:

建立市镇村*群服务中心个,打造高质量*建示范村社97个,实现村级资产92.27亿元,村均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万元;

开展微治理协商项目51个、场,解决民生实事件;

协调处理矛盾纠纷余起,调解成功率99.5%;

村社日常使用的41个信息化系统整合为一个,需要填报的张各类报表实现“一表通”。

沿着运河看桐乡①丨风吹稻花香两岸,看桐乡“一湾好米”如何续写新故事

沿着运河看桐乡②丨循脉而行,唤醒千年古城的宋韵风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